重庆邮电大学MTI教育中心负责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重庆大学兼职导师王江

重庆邮电大学MTI教育中心负责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重庆大学兼职导师王江

教师姓名:

王江(兼职导师)

邮箱地址:

s20050805@163.com

工作电话:

未公开

教授,西南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后。重庆邮电大学MTI教育中心负责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重邮首批外语学科“文峰高端人才项目省部级后备人选”。担任部分CSSCI学术期刊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毕业论文评审专家,重庆邮电大学期刊社责任编辑,科技期刊《数字通信》(英文,SCI来源期刊)学术编辑。现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叙事学和修辞学,信息科技英语翻译、比较文学和跨文化。主讲课程:《文学导论》、《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圣经>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明》等本科课程,《文学翻译》、 《语言服务前沿问题研究》、《笔译工作坊》等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前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研完成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译著1部(58万字,统稿人和第2译者),近年来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重要外语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科研成果

项目

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美经典现代主义作家与大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XWW003),项目负责人,已结项,2010-2015;

2. 教育部社科:“身体视角下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09YJC752026),项目负责人,已结项,2009—2015;

3. 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新修辞学视阈下的西方现代文学身体叙述研究”(项目批号:2016M591117),已完成,项目负责人,2016-2019;

4.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数字化档案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期刊研究(1880-1940)”(项目编号:2019YBWX130),项目负责人,2019-2022;

5.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数字化档案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期刊研究(1880-1940)”(项目编号:2018KZD09),项目负责人,在研。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杰弗里•哈特曼文学批评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2023),主研第1,已结项,2012-2015;

7.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多模态幽默中篇际互文性的运行机制研究”(Y201432058),主研第1,已结项,2014-2017;

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雪莱的灵魂诗学”(项目编号:12YJC752021),主研第4,已结项,2012-2015。

9.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与创伤叙事”(2011Y148),主研第1,已结项,2011-2013;

10.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文化培育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研究”(第4),已结题,2007-2008。

论文

1)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大众文化——西方现代主义批评中的文化转向,《首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论坛论文集》(ISBN 978752130579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12.

2) 论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两次转向的文化政治,《国外文学》,2017年第3期。

3) 句法、主语与器官:乔伊斯的现代语言修辞思想,《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

4)“我的艺术柳叶刀”:《尤利西斯》中的生理解剖学,《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5) 被窥视的“活人照”:早期视镜电影对《尤利西斯》视觉叙述的影响,《外国文学评论》, 2015年第2期。

6) 疾病与抒情:《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创伤叙事,《国外文学》,2014.11/4期,独立作者。

7) 身体修辞文化批评 —— 以现代主义文学为例,《国外文学》,2012.8/3期,独立作者。备注:刊首论文。

8) 基于文本现象和文化语境的身体研究——以现代主义文学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1/6期,独立作者。

9) 宇宙之轴: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2,15/6期,第1作者。

10) 社会转型与身体焦虑——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1期,第2作者。

11)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4000余字),《外国文学》,2010.7/4期,第2作者。

12) 致命之伤:《永别了,武器》中的创伤主题研究,《世界文学评论》,2012.5/1期,第1作者。

13) 身体修辞:海明威作品中的阴性身体叙述,《外国语言文学》,2012.3/1期,第1作者。

14) 传统/现代交织中的文化形态创新初探,《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1作者。

15) 拯救的谶言:艾略特《阿丽尔组诗》的内在主题分析,《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第2期,独立作者。

16) 写作动因对富兰克林《自传》主题显现的作用,《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独立作者。

17)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时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2作者。

18) 超文本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第2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