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电话:400-678-6615
客服刘老师:400-678-6615

内蒙古师范大学关于2021年硕士研讨生招生调剂方法

发布时间:2021-08-16   点击:0


内蒙古师范大学关于2021年硕士研讨生招生调剂方法

 

依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讨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则》(教学函〔2020〕8号)、教育部《高校考试招生管理工作八项根本请求》(教学〔2018〕9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标准和增强研讨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硕士研讨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1〕2号)及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21年我区硕士研讨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内教应考研〔2021〕2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21年招收硕士研讨生的复试工作,分离学校实践,经学校研讨生招生工作指导小组研讨决议,我校接纳调剂生源进入复试的准绳和请求如下:

1.接纳调剂准绳

(1)第一意愿上线人数未到达招生专业目录发布的招生方案的专业,方可接纳调剂。

(2)我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准绳,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背景、考生初试总成果和单科成果、考生科研成果、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等条件,择优接纳调剂。

2.接纳调剂的详细请求

(1)调剂须契合教育部、自治区招生考试中心调剂政策以及我校相关专业报考条件(详见我校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讨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信息)。

(2)一切调剂考生(包括接纳外单位调剂考生,接纳本单位内部调剂考生)均须经过教育部指定的调剂系统停止调剂,未经过该系统调剂的考生一概不予录取(各加分项目考生、享用少数民族政策考生可除外)。

(3)初试成果须到达第一意愿报考专业在B区的全国初试成果根本请求。个别第一意愿上线考生和调剂生源缺乏的专业,可按享用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分数请求承受调剂(少数民族地域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中央简表》为准)。

(4)调入专业与第一意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首先思索相同专业的调剂。

(5)可优先思索校内第一意愿考生在相关专业之间的调剂。

(6)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考生初试统考科目涵盖调入专业一切统考科目的,视为相同)。

(7)申请调剂同一个专业、初试科目完整相同的,应按考生初试成果择优肯定调剂名单。

(8)各专业接纳调剂的人数控制在缺额人数的1.2—2倍以内。

(9)第一意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根底上,可申请互相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

(10)我校不接纳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主干人才方案”的调剂考生。

(11)各调剂考生须认真查阅我校2021年攻读硕士研讨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信息和我校2021年调剂方法,如不契合我校调剂请求,形成调剂不胜利的,结果由考生自傲。

3.网上开通接纳调剂时间

于3月22日9:00点开通我校调剂系统,连续开通不少于12小时后关闭调剂系统。个别专业调剂系统连续开通12小时仍达不到调剂人数的可继续开通调剂系统。依据教育部文件请求,我校肯定调剂意愿系统对考生锁定时间为24个小时。

4.考生调剂报名申请步骤

第一步:登陆中国研讨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效劳系统”查询缺额信息,契合调剂请求的考生报名。

第二步:各学院查看并下载报考考生名单,经复试指导小组审核后肯定调剂复试名单,并将拟复试调剂考生名单上报研讨生院审核,审核经过后调剂复试名单在我校研讨生院网站上发布,同时各学院将审核经过的调剂考生,经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效劳系统”发复试通知。调剂考生依照复试通知请求,在规则时间内肯定复试通知,假如不按时肯定复试通知的按自动放弃处置,结果考生本人担任。

第三步:接纳到我校复试通知的调剂考生,依照我校研讨生院网站发布的《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讨生复试工作布置》按请求准备资料,并按学院请求的详细时间复试。

更多关于复试录取的信息请及时关注我校研讨生院网站(http://yjsc.imnu.edu.cn/)。





立即进行查重: 高校本科论文查重 | AI智能降重机器降重自动降重 | TurnitinUK版 Turnitin国际版 论文检测系统 | 高校硕士博士论文查重系统 | 万方检测系统


联系方式

邮箱:65012300@qq.com

全国服务电话:4006786615

公司地址:济南市高新区鑫盛大厦2号楼

关于我们

论文查重网利用人工智能NLP技术,对论文进行机器降重,并提供纯人工论文降重服务。旗下拥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重复率修改老师,建立了严格的重复率修改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赢得了同学们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