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为全面反映学校自建校以来的开展进程,生动展现学校办学成就,凝练办学理念,发扬优秀传统,传承学校文化,效劳学校“双一流”建立,学校决议扩建校史馆。为做好此项工作,兹向广阔校友、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反映学校开展进程、有保管、研讨或展览价值的各类档案、史料。征集内容及方法如下:
一、征集内容
(一) 反映学校变化、重要活动、严重事情的文字资料、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主要包括:
1. 各个时期校园建筑、校园风貌的照片;
2. 各级指导、社会知名人士及重要外宾来校视察、参观、访问构成的文字资料、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
3. 党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构成的文字资料、照片、录音、录像等。
(二) 反映教学、科研、管理、对外交流、学生实习理论活动、校园文化、体育等方面工作,具有保管价值的文字资料、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主要包括:
1. 建校初期的招生简章、招生方案表等;
2. 各个时期的教材、教案、讲义、教学大纲、实习计划、教具(包括胶片、切片)、实验设备、地质图、野外实惯用具等;
3. 反映课堂教学、野外实习、社会理论、参与竞赛等活动的文字资料、照片、实物等;
4. 严重课题验收、成果审定、科研成果获奖的照片、证书;
5. 反映学校各个时期建立、开展的文件、报刊、笔记、文稿、信函等;
6. 反映学校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的文字资料、照片、录像等;
7. 学校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凭证、微章、师生证件,如入学通知书、学生证、图书证、游泳证、校徽等;
8. 学校印发的刊物、印刷品及学校教员编写的教材、专著、译著等;
9. 学校师生获奖奖杯、奖牌、证书等;
10. 学校师生在重要的对外交流中活动接纳对方赠送的相关物件,如证书、模型以及其他相关实物等。
(三) 省部级以上指导和社会知名人士的题词、具有较高珍藏价值的艺术作品等。
(四) 著名地学人物、院士、历任校指导、知名教授、校友的文字资料、照片、录像和实物,主要包括:
1. 个人简介;
2. 学术研讨和教学工作笔记;
3. 重要著作、论文、手稿、讲义、日记等;
4. 列席国内外重要活动的讲话稿、照片、录像;
5. 个人重要社会兼职聘书;
6. 获奖证书、奖章,学历学位证书;
7. 信札、书画及其他艺术作品;
8. 个人珍藏的其他物品等。
(五) 反映学生在校学习、野外实习和理论活动的实物。主要包括:
1. 学习成果,如笔记、论文、手稿、作业、野外记载簿、书画、地质图、标本、化石等以及各种获奖证书;
2. 相关学习和生活用品,如登山、野外理论等运用配备、用具等。
(六) 其它具有保管、研讨、展览价值的文献、照片、实物等。
二、征集方式
(一) 承受捐赠。热忱希望地巨匠生员工、离退休职工、校友及其亲属、关怀支持地质大学开展的各界人士,将所珍藏的档案、史料及实物,捐赠给学校。
(二) 复制。对不便捐赠的史料,可向档案馆提供原件,由档案馆制做仿真复制件。
(三) 借展。对不便捐赠且不宜复制的实物,档案馆能够借展,展后返还。
三、征集工作程序
(一) 联络洽谈。档案史料捐赠者、提供者可首先经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学校档案馆联络,我馆将会派专人及时回应详细交接方式。
(二) 注销保管。学校档案馆作为档案、史料接纳部门,将征集所得档案、史料停止注销入库,分类保管。
四、权益维护
(一) 凡承受捐赠、复制的档案、史料归学校一切,档案馆将依照国度有关规则停止管理和提供应用。如有公展开出,将注明材料来源及捐赠者姓名。
(二) 凡捐赠、提供档案、史料者,档案馆为其颁发捐赠留念证书,捐赠者可优先应用所捐赠的档案、史料,并可优先应用本馆全部开放档案。
五、联络方式
欢送大家经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档案馆获得联络。
联络人及电话:张俊芳,010-82322360;王立,010-82322389
邮箱:danganguan@cugb.edu.cn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档案馆
邮码:100083
等待您的来函、来电!
衷心感激您对学校档案、校史工作的关怀与支持!
立即进行查重: 高校本科论文查重 | AI智能降重机器降重自动降重 | TurnitinUK版 Turnitin国际版 论文检测系统 | 高校硕士博士论文查重系统 | 万方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