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电话:400-678-6615
客服刘老师:400-678-6615

中国音乐学院 2021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1-02-22   点击:0

1 中国音乐学院 2021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欢迎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音乐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音乐艺术理论研究能力并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高级 专门人才。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实行课题制。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 纪守法,勤奋好学。 2.已获国内外硕士学位者、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 2021 年 9 月 1 日前取得硕士学 位);获得学士学位 6 年以上(含 6 年)并达到与硕士毕业同等学力者,按同等学力报考; 跨专业未获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者不准予报考。 3.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 4.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5. 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相关规定办理。 三、研究方向及学制 研究方向、导师及课题目录:见附件 1 学制:3 年 招生名额:预计招收 24 名(以国家当年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考试方式:中国音乐学院现场考试(视疫情情况,亦或调整为线上考试,以学校官 网通知为准) 2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 日期 内容 注意事项 4 月 5-9 日 网上报名 缴费 网上确认 1.考生登录报名网站 http://bszs.ccmusic.edu.cn/zs/ 2.注册并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考试费 200 元 (时间:每日 9:00-17:00,逾期不予补报) 3.上传报名资料及网上确认 考生请务必按照“五、报名材料说明”与“学术成果与 考察说明”(见附件 2)提交相关报考材料,材料逾期未提交 齐全者后果自负。 5 月 5 日 初试(公布学术成果考 察结果) 初试即对考生提交的学术成果进行考察,考察通过者方 可参加复试考试。 5 月 15-19 日 复试(含同等学力 加试、跨专业加试) 1. 主科 2. 外国语(英、日、德、俄) 3. 面试 (复试科目:见附件 3,加试科目:见附件 4) 6 月上旬 公布拟录取名单 公布于我校官网 五、报名材料说明 1.《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课题研究计划书》。 2.《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家推荐书》(2 份,专家本人签名)。 3.《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查表》。 4. 身份证、硕士学位及学历证书(同等学力者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持海外教育机 构学历学位者,须提交证书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书。 5. 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学生证与在读证明(注明在读研究方向和学号),须在入学 报到之日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及学历证书。 6.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须加盖所出具院校教务部门公章或考生所在单位人事 部门公章;我校毕业生无需提供;同等学力者须提交修读硕士课程成绩单。 7. 已获硕士学位者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 稿;持海外教育机构学历学位者,须提交已获学位的相关学术证明材料。 3 六、体检 考生应在拟录取名单公布后的规定时间内(以具体通知为准)将体检报告纸质版邮 寄至研究生院招生办。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 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和中国音乐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七、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并结合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由我校 寄发录取通知书。 定向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签署三方协议,提交后方可办理相关录取手续。 被录取的应届考生在入学报到时,若未获得硕士学位,则取消录取资格。 被录取考生须按《新生入学须知》相关规定按期报到,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注销学籍。 八、其他 1.学费:10000 元/年。 2.住宿:我校安排京外学生住宿,住宿费按我校当年相关规定标准收取。户口及家 庭住址均在北京的学生不安排住宿。 3.在校学习期间按国家规定享受研究生助学金和公费医疗,根据国家和我校相关规 定参评各类奖学金。 本简章解释权归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 1 号 邮政编码:100101 中国音乐学院官方网址:http://www.ccmusic.edu.cn/ 博士招生考试报名网址:http://bszs.ccmusic.edu.cn/zs/ 联系电话:010-64887101 中国音乐学院 2021 年 1 月 4 附件 1:中国音乐学院 2021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与导师、课题目录 1-1:研究方向与导师(按研究方向及姓氏笔画排序) 研究方向 课题导师(2021) 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首席导师) 彭丽媛 重大课题 毕明辉 杨民康 李 松 林小英 黄 虎 高丙中 刘 嵘 傅利民 彭 锋 王黎光 音乐学 王小盾* 王 军 田 青* 付晓东 刘 嵘 李秀军 赵为民 赵晓楠 赵塔里木* 郭 彪 黄 虎 5 作曲、作曲技术理论与指挥 王 非 王 萃 朱 琳 阮昆申 邵 恩 金 平 金 野 禹永一 娅伦格日勒 徐平力 高佳佳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双导师制) 丁 毅 傅利民 马秋华 赵为民 王洪波 王 军 陈 燕 禹永一 杨曙光 康 啸 董 华 桑海波 韩延文 桑海波 器乐表演艺术研究 (双导师制) 王中山 刘 嵘 王以东 张伯瑜 沈 诚 傅利民 李玲玲 桑海波 张尊连 赵晓楠 林 玲 赵冬梅 赵承伟 王 军 侯俊侠 付晓东 曹德维 王 军 樊禾心* 赵冬梅* 注:加“*”号的导师只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6 1-2:重大课题目录(按研究方向及姓氏笔画排序) 重大课题 导师(2021) 子课题目录(2021) 预分 名额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 中国乐派研究 毕明辉 跨文化视野下的器乐研究 7 杨民康 中国乐派视阈下传统音乐文化志的理 论建设与选点研究 林小英 黄 虎 中国乐派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高丙中 刘 嵘 中国乐派与公共生活研究 彭 锋 王黎光 中国乐派的美学基础 中国音乐大典研究 李 松 《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曲牌 研究 傅利民 中国传统音乐曲牌研究 7 1-3:课题目录(按研究方向及姓氏笔画排序) 研究方向 课题导师(2021) 课题目录(2021) 预分 名额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 中国音乐史 王 军 中国古代音乐史专题研究 4 赵为民 两宋杂剧伴奏乐语与伴奏乐器相关问题研究 西方音乐史 李秀军 乐派与中国乐派视域中的现代演出体系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刘 嵘 声音生态与当代社会音乐文化建设 赵晓楠 军事题材的民族歌剧在军事文化建设中的作 用及发展研究 黄 虎 中国传统音乐音响档案研究 音乐科技 付晓东 中国乐派智慧型乐器博物馆的建构与创新 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管理 郭 彪 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研究 ●作曲、作曲技术理论与指挥 作曲(含电子音 乐作曲) 王 非 中国当代留德作曲家创作技法与风格研究 6 朱 琳 贝艾特·福瑞 (Beat Furrer) 21 世纪的室内乐 创作研究 阮昆申 20 世纪初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 的结合与碰撞 金 平 当代 Sinfonietta 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技法研究 禹永一 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协奏作品研究 和声 王 萃 中国当代歌剧的和声语言及创作思维研究 徐平力 黎英海和声研究 音乐分析 高佳佳 西域风格的当代音乐作品研究——以“民族管 弦乐《意象丝路·龟兹盛歌》”中的五部作品 为例 乐队指挥 邵 恩 管弦乐合奏艺术声音设计及处理研究 金 野 “中国乐派”交响乐作品指挥教学研究与实践 合唱指挥 娅伦格日勒 中国少数民族合唱艺术的发展与研究 8 研究方向 课题导师(2021) 招生课题目录(2021) 预分 名额 ●表演艺术研究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丁 毅 傅利民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研究 3 马秋华 赵为民 中国声乐多样性教学实践研究 王洪波 王 军 中国声乐歌唱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 燕 禹永一 中外声乐理论与研究 杨曙光 康 啸 长江流域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流变研究 董 华 桑海波 中国声乐视阈下的地方民歌演唱技巧探究 韩延文 桑海波 中国歌剧演唱研究 器乐表演艺术研究 王中山 刘 嵘 河南筝乐艺术调查与研究 4 王以东 张伯瑜 当代音乐创作视阈下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团 打击乐声部的建设 沈 诚 傅利民 现代板胡艺术研究 李玲玲 桑海波 项祖华扬琴艺术研究 张尊连 赵晓楠 20 世纪二胡艺术专业教学研究 林 玲 赵冬梅 八板体传统筝曲研究 赵承伟 王 军 肖剑声三弦艺术研究 曹德维 王 军 中国二胡“南陆北蒋”现象及其对现代二胡 艺术的影响 侯俊侠 付晓东 低音弓弦乐器演奏艺术研究 9 附件 2:学术成果与考察说明 一、学术成果 所有考生均须提交《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课题研究计划书》(由考生本 人签名)。各研究方向还须提交如下材料: 1. 音乐学各方向 须提交学术论文 2 篇,其中 1 篇应是公开发表且为报考课题相关研究方向(不少 于 5000 字),应为本人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2. 作曲技术理论各方向 ①须提交学术论文 1 篇,为报考课题相关研究方向(不少于 5000 字),应为本人 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②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复调研究方向须提交 1 首独立创作的三重奏以上编制的 室内乐作品; ③配器研究方向须提交 1 首独立创作的管弦乐作品。 3. 作曲方向 ①第一种选择 须提交本人独立创作的作品不少于 3 首,其中 1 首为管弦乐作品,另外 2 首可为 室内乐、声乐、民乐以及电子音乐等。所交作品应有 1 首是以音乐会形式发表的(可 提供音响或音像资料)。 ②第二种选择 须提交学术论文 1 篇,为报考课题相关研究方向(不少于 3000 字),应为本人独 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作品不少于 2 首,其中 1 首为管弦乐作品,另外 1 首可为室内乐、声乐、民乐以及电子音乐等。所交作品应有 1 首是以音乐会形式发 表的(可提供音响或音像资料)。 4. 指挥方向 ①须提交学术论文 1 篇,为报考课题相关研究方向(不少于 3000 字),应为本人 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②须提交近 3 年以内的 1 场由考生本人指挥的音乐会视频,整场音乐会时长不少 于 60 分钟(视频中手部动作与声音必须保持同步,手部动作影像清晰)。 5. 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 ①须提交学术论文 1 篇,为报考课题相关研究方向(不少于 3000 字),应为本人 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10 ②须提交能够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独唱(或歌剧片段)/ 独奏(或协奏)音像资 料 2 份(每份时长不少于 30 分钟)。 同等学力考生在提交的论文中,应有 1 篇相当于硕士学位论文水准且公开发表, 为报考课题相关研究方向(不少于 6000 字),应为本人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二、学术成果考察 根据考生报考的课题,对考生提交的学术成果进行审阅及评分(及格分数线为 85 分)。根据分数高低进行排序,按照课题比例不高于 1:4 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11 附件 3:考试科目说明 初试科目为学术成果考察。复试科目为主科、外国语、面试。 一、主科 1. 重大课题、音乐学各研究方向要求 笔试时间为 3 小时,成绩计算采用百分制,考察考生对报考研究方向的理论写作 水平。 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各研究方向要求 笔试时间为 3 小时,成绩计算采用百分制,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 3. 指挥各研究方向要求 (1)乐队指挥 从指定的 18 个曲目(每部时长约 20 分钟)中于考前 24 小时到学校抽取其中的 1 部作品;考试时间 70 分钟,包括排练 40 分钟、考试 20 分钟、视奏指挥乐队片段 10 分钟(现场发谱)。必要时考核视唱练耳、钢琴或其它乐器演奏、综合作品分析、总 谱读法等。 (2)合唱指挥 指挥 1 部不少于 10 分钟的合唱作品及 1 部不少于 10 分钟的管弦乐队作品(可用 双钢琴代替乐队),必要时进行现场排练考核;考核视唱练耳、钢琴或其它乐器演奏、 综合作品分析、总谱读法及视挥等。 4.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曲目要求 (1)声乐表演艺术研究(中国声乐) ① 中国古诗词歌曲 1 首 ② 中国民歌或戏曲 1 首 ③ 中国作品 1 首 ④ 中国歌剧 1 首 (2)声乐表演艺术研究(中国歌剧) ①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1 首 ② 中国作品 1 首(包括中国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创作歌曲、民歌改编等) ③ 外国艺术歌曲 1 首(德、法、意、俄、英、西等,用原文演唱) ④ 外国歌剧咏叹调 1 首(包括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近现代时期等, 用原文原调演唱) 12 5.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曲目要求 ① 风格性乐曲 1 首 ② 技巧性乐曲 1 首 ③ 传统乐曲 1 首 ④ 近现代创作乐曲 1 首 6. 管弦乐表演艺术研究曲目要求 ① 巴洛克风格组曲前奏曲 1 首 ② 技巧性作品 1 首 ③ 完整的奏鸣曲和完整的协奏曲各 1 首(作品风格不同) ④ 中国作品 1 首 7. 钢琴表演艺术研究曲目要求 ① 巴洛克时期作品 1 套(前奏曲与赋格、组曲、帕提塔等类型乐曲) ② 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或变奏曲 1 套 ③ 浪漫主义时期乐曲 1 首 ④ 中国作品 2 首(2 首总时长不得少于 10 分钟) 注:报名时请提交主科考试曲目。 二、外国语 笔试时间为 3 小时,成绩计算采用百分制,考察考生对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面试 每位考生陈述与答辩时长不超过 60 分钟,成绩计算采用百分制。面试重点对考 生关于课题的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 究条件等方面进行考察。 13 附件 4:加试科目 一、具有硕士学位、报考跨专业的考生需加试的科目 1. 音乐学各方向 (1)和声 (2)中西音乐作品听辨 2. 作曲、作曲技术理论、指挥各方向 作曲方向:在复调、音乐分析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和声方向:在复调、音乐分析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音乐分析方向:在和声、复调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指挥方向:在和声、音乐分析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3. 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 (1)和声 (2)论文写作 二、同等学力报考者需加试的科目 1. 音乐学各方向 (1)政治 (2)和声 (3)中西音乐作品听辨 2. 作曲、作曲技术理论、指挥各方向 (1)政治 (2)作曲方向:在复调、音乐分析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和声方向:在复调、音乐分析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音乐分析方向:在和声、复调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指挥方向:在和声、音乐分析和配器中任选 2 门 3. 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 (1)政治 (2)和声 (3)论文写作




立即进行查重: 高校本科论文查重 | AI智能降重机器降重自动降重 | TurnitinUK版 Turnitin国际版 论文检测系统 | 高校硕士博士论文查重系统 | 万方检测系统


联系方式

邮箱:65012300@qq.com

全国服务电话:4006786615

公司地址:济南市高新区鑫盛大厦2号楼

关于我们

论文查重网利用人工智能NLP技术,对论文进行机器降重,并提供纯人工论文降重服务。旗下拥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重复率修改老师,建立了严格的重复率修改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赢得了同学们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