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胤,浙江杭州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2007年文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2010年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2014年哲学博士)。
研究领域:
早期中国佛教史、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历史城市地理学(古都学)、丝绸之路史
开设课程:
文明经典系列A、丝绸之路与佛教的东传
中国古代城市史专题、中国古代都城与文化
研究专长及兴趣
早期中国佛教史;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历史城市地理学(古都学);丝绸之路史
教育经历
2011.08~2014.08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 哲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专业方向:中国古代史
2008.09~2010.07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 哲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Philosophy)专业方向:历史与人类学
2003.09~2007.07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 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
工作经历
2015.07.10迄今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2010.08.02~2011.01.31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学助理(Instructional Assistant)
开设课程
文明经典系列A(HG00080全校本科通识必修课程重庆大学·2021年迄今)
丝绸之路与佛教的东传(HG00052全校本科通识选修课程重庆大学·2015 -2021年)
中国古代城市史专题(S28121专业研究生选修课程重庆大学·2018年迄今)
中国古代都城与文化(BY40231专业本科必修课程重庆大学·2016年迄今)
导师资格
2020迄今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5 ~2020 本科学业导师
专业协会
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U.S.A.)]会员(2018年迄今)
(美国)中国中古研究学会[Early Medieval China Group (U.S.A)]会员(2018年迄今)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2014年迄今)
论著
英文论文
ZHOU Yin. “Adapta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 as reflected in Monastic Architecture”, in Mu-chou Poo, H.A. Drake, and Lisa Raphals eds.,Old Society, New Belief: Religious transformation ofChina and Rome, ca. 1st-6th Centuries, Chapter 13,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 217-230.
中文论文
周胤:《城随境迁:佛教影响下的北魏洛阳城市变迁》,《南都学坛》2021年第6期,第15-26页。
周胤:《北魏宣武帝时期的内道场及其对佛寺布局之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第51-55页。
周胤:《北魏洛阳城之“里”“坊”“乡”空间再探》,《历史教学》2020年第6期,第18-25页。(CSSCI)[该文同时为《历史与社会》2020年第3期转摘,第5页。]
周胤:《寺塔为证:佛教在中国的适应与转化》,《读书》2019年第10期,第66-74页。(CSSCI)
周胤:《北魏武、明时期洛阳寺院布局与里坊规划》,《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10期,第143-155页。(CSSCI)
周胤:《北魏灵太后“转轮王”与“佛”形象的建构》,《南都学坛》2017年第6期,第21-30页。[该文同时为李禹阶、常云平主编:《国家与文明》(第二辑)收录,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236-254页。]
周胤:《北魏洛京的建立与释教信仰生活的新启》,载楼劲主编:《魏晋南北朝史的新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535-574页。
周胤:《北魏洛阳女性之佛教信仰世界管窥》,载蒲慕州主编:《礼法与信仰——中国古代女性研究论考》,香港: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73-199页。
周胤:《佛教在中国的适应与转化:以寺院建筑为例》,载蒲慕州、德雷克(Harold Drake)、瑞丽(Lisa Raphals)主编:《旧社会、新信仰:中国与罗马的宗教转化(西元一至六世纪)》,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21年,第341-361页。
中文译作
[德]安然(Annette Kieser)著,周胤等译:《从文物考古透视六朝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美]南恺时(Keith N. Knapp)著,周胤译:《六朝建康:新型高等教育的孵化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13-18页。
会议及宣讲论文
2020年6月15日,“东南大学118周年校庆系列活动·青年历史学者云论坛(第一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东南大学秉文书院主办。作会议发言:《北魏武、明时期洛阳寺院布局与里坊规划》。
2019年3月20日,“2019年(美国)中国中古研究学会会议”,美国丹佛:(美国)中国中古研究学会主办。作会议发言:“Interaction between Monastic Layout and City Blocks Design of Luoyang during the Time of Emperors Xuanwu and Xiaoming,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2016年8月18-19日,“秦汉魏晋南北朝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北襄樊: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湖北省历史学会、《中国史研究动态》杂志社主办。作会议发言:《北魏灵太后“转轮王”形象之建构》。
2015年12月11-13日,“秦汉史青年学者论坛”,重庆:重庆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主办。作会议发言:《北魏孝明帝时期的内道场与灵太后的佛教政治理想》。
2014年10月12-15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作会议发言:《北魏洛京的建立与释教信仰生活的新启》。
2012年9月28-29日,“亚洲研究”纽约地区分会,美国纽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纽帕斯分校主办。作会议发言:“A Glimpse of Females’ Buddhist Belief in Luoyang City During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of Ancient China”.
2012年5月11-13日,“古代及中古之女性与法律宗教”研讨会,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办。作会议发言:《北魏洛阳女性之佛教信仰世界管窥》。
主持项目
项目名称:北魏平城、洛阳的城市空间与佛教信仰关系研究
项目批准号:16CZJ010
项目负责人:周胤
项目来源: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起止时间:2016年9月9日~2021年8月30日
参研项目
项目名称:Digital Project of “Traditions of Exemplary Women: Liu Xiang’sLienü zhuan”(刘向《列女传》数字化项目)
项目负责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学与文化系Anne Behnke Kinney教授
项目来源: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NEH)国家人文基金会;
Gladys Krieble Delmas Foundation德尔马斯基金会;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美国人文学会理事会;
Luce Foundation路思基金会;
University of Virginia Library维吉尼亚大学图书馆;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人文先进技术研究所;
Ming C. Lung, East Asia Librarian;
Ellen Bayard Weedon Foundation and the Ellen Bayard Weedon East Asia
Travel Grant
起止时间:2001~2011年
本人承担工作:《列女传》中英文翻译及校正
立即进行查重: 高校本科论文查重 | AI智能降重机器降重自动降重 | TurnitinUK版 Turnitin国际版 论文检测系统 | 高校硕士博士论文查重系统 | 万方检测系统